社评:优秀工人、技术能人…他们同样渴望站在巅峰 a;1eq198qN
9F== .
2008-09-19 工人日报 作者:本报评论员刘文宁 'T" Z7w(t
Z+(:]\
zk;=MLtk
NWl!$$Oa
连续多年的厂技术状元,一直无缘晋升高级工;抽调几个固定的技术尖子,封闭集训,应付各项技术比武,屡屡拿奖得名次,而周围职工则无心学技术……本报9月13日“班组天地”以一个整版,报道了一线工人为时下企业技术比武“号脉”号出的问题。 h'+s?;K
技术比武,技术竞赛,于企业、于职工本是双赢的好事,何以在部分企业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?事情本不该是这样的。 sao|EeE
我们知道,包起帆、王亮、李斌、孔祥瑞……无数劳动模范都是从出色的技术工人队伍中走出来的,是从企业技术比武的擂台上比拼出来的。由企业工会精心组织的职工技术比武,成就了众多优秀工人的成才梦想,也为诸多企业培养出大批技术能人。 MI;Z%}3"I
让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。当我们讨论技术比武在某些企业受冷落这一现象时,其实是不自觉地限于特定企业之内,即国企。而在不少私企、外企中,经营者招人之初就是按技术水准“以质论价”。经营者心里最清楚,一个高水平的技术工人,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可能是几十万元、几百万元甚至更多。在技术已经明码标价地转化为市场价值后,不用经营者哄着催着赶着工人们学技术。所有的工人都明白,自己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自己的收入与饭碗。 cU)+*V
然而,在部分国企,情况有所不同。评职称论资排辈,打击了大批年轻人的上进心;收入上,技术水平高低在收入上的差距并不明显。尤其是一些年轻工人,玩游戏的劲头远远大过学技术的劲头。 ~(3<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