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业教育,何时“破茧化蝶” dn$=r%}lC
hR[[)QY0
本报记者罗娟 车辉 于忠宁 AHR1"I:}
3uc}rVOS1!
N-{lO&n
;m*t@1miP
“我们职业教育发展的呼声就靠您啦。”3月4日,在全国政协教育界第37组的讨论会休息间隙,作为组里仅有的两位来自职校的委员之一,孙珩超委员走过去紧紧握住了为职校发展呼吁的张杰庭委员的手。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中,和众多的大学校长、教授们比起来,这两位职业教育界的委员显得多少有点“势单力薄”。 (,&ha'NJ+
因而,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在今年的两会上并不多见,这与蔓延全国各地的“技工荒”形成了鲜明而耐人寻味的对比。 j
`rzWE,|
IP08I0
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 ]3 {;=
G%T#5b#
据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报道,今年年初因为“技工荒”导致一工难求,浙江农民工工资涨两成。甚至,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安徽,2007年技工缺口也已达40万人。 V`sKCH>ox
“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迫切需要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、教育部党组成员田淑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目前,我国职工队伍素质偏低,急需加强职业培训。现有的技术工人队伍中,初级工占60%,中级工占36%,高级工仅占4%。而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基本都是技术工人,其中高级工占35%,中级工占50%,初级工占15%。“要改变中国职工队伍的素质结构,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。”田淑兰委员认为。 (S^9Hx8@pT
在孙珩超委员看来,一个锅炉工比一个经理还“难求”。身为企业家的他感叹,大学给我们培养了很多很好的经理,但是要找一个好的锅炉工却非常难:“一个好的锅炉工能延长机器的寿命好几年,如此下来,对企业是多大的成本节约啊!” f$fAr#,
对此,田淑兰委员指出:“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,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,我国劳动力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。”未来社会对未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的需求将逐步减少,而对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能工、技术工和熟练工的需求将不断增大。 *a([V h,
同时,解决相当部分初中毕业生的继续学习问题,也是职业教育要承担的重要任务。全国政协委员、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表示,到2010年,贵州省的中等职教年招生规模要达到16万人,达到与普通高中年招生规模大体相当。 On+-_.
kS?|
投入不足威胁职校生存 '
l) r/i
r{5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