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12-16
愿下一次再见,我们都有成长
沈熹微著的《不曾爱过,怎会懂得》,从书的名字就能看出这本书依然是治愈系丛书。当然读过之后你还能想到作者应该是一位成熟女人,至少世间感悟颇深,文字中透着丝丝愁绪,即便写的都是关于希望和美好的故事,读起来却总有一种伤感。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其实沈熹微年纪并不大,才30岁,之所以有这些感悟,是因为她得过一次重病,有一段时间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,与外界隔绝,按照她的话来说,每天读书,品咖啡就是她的生活,她没有新朋友,老朋友也在一个个消失,但她完全没有感受到寂寞。有人说她是“新小资文学”的代表人物,我看没错,从她的文章中,你不能把她定位为一个宅女。我总觉得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写出的文章都是带着一种理想色彩,严重与社会脱节,这样的故事只会让人觉得怜惜,就如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,悲悲戚戚惨惨,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,即便两个人都是相爱的,可是结局却是悲惨的。 不曾爱过,怎会懂得。这是很多女人都曾发出过的慨叹。女人经常说男人都不靠谱,可是没有多少女人选择独身。都说是女人是感性的,而男人是理性的。我其实不赞同,女人有感性,不过理性的女人更多,比如那个“宁可躲在宝马里哭”的女人,比如那些注重物质生活大于精神生活的女人,她们所选择的只是生活,而非爱情,你能说她们感性,其实她们很理智的。还有被女人说比较理性,缺乏烂漫的男人,也太过片面,很多男人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,什么都不顾,什么都舍得,做出的浪漫事也不少,但是有多少能够“坐着摇椅慢慢聊”。 沈熹微说,情怀不再,这样的小说以后不会再写了,她要选择成长。其实读她的文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,如安妮宝贝的《八月未央》、张小娴的《你终将爱我》、夏七夕的《后来我们都哭了》等等,从她们的书中我觉得女人真的很感性,她们想象着世界的美好,甚至为了这份纯净的美好,宁可将自己封闭起来,以为这样就是真实了。虽然她们也知道现实并不是这样的,她们也在抗争,就如《夜盲症》中的倪海洋,《白月光》中的关心…… |